图书首页 | 专题 | 连载 | 新闻 | 书评书摘 | 访谈 | E-book | 书城 | 组合查询
热点推荐

奥尔罕·帕慕克 余秋雨 村上春树 郭敬明 黎东方 多丽丝·莱辛 丹·布朗 米兰·昆德拉 钱文忠

声类疏证(全三册)

  • 定价:198.00
  • 折扣价:¥178.20 (节省:¥19.80)
  • 该书已经售空
  • 缺货登记
  • 著者:[清] 钱大昕 撰
  • 译者:
  • 丛书名: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 出版社:上海古籍
  • 出版日期:2019-11-01
  • ISBN:9787532587810H.196
  • 版次:01版01次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页数:1173

    清代是我国音韵、文字、训诂之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古音韵学家,大都专事古韵研究,对古声的研究,却明显不足。其实,古今语言之变,由于双声者多,于叠韵者少。钱大昕在清代古韵研究如日中天的时候,敏锐地发现古韵学家提出的古韵通转,无法彻底解决古音通假问题。他独辟蹊径,专治声学,推进了清代的音韵研究。钱氏的声转之说,是他声学的精华。“正转”“变转”理论,是他声转学说的主体。而《声类》一书,就最集中地体现了这些理论。因此,《声类》一书理当在清代音韵学史上占有很高地位。

  但是,这部书在当时就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以后更是淹没在钱氏其他著作中。《声类》不受重视,也有其客观原因。它在钱氏著作中刊印*晚,书前没有序例,而其简略的发凡,仅见于书中《释训》一节,其声转学说,又散见于他的其他著作。因而学者不易从其中窥见钱氏的理论旨趣。同时,《声类》一书,作者生前未能亲自手订,后人刊刻不精,造成此书有不少错误。

  《声类疏证》一书,即是郭晋稀先生为《声类》所作的疏解。是书广搜博考,以多于原书数倍的篇幅发明钱氏之说。它旨在说明,《声类》一书,就是钱大昕声转学说在训诂实践中的应用和验证。全书1711条词目,运用声转学说,全部得到疏证,解决了韵转中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声类》一书原本体例不明,不易被人理解。《疏证》索隐钩沉,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其双声正转、同位变转的宏旨。《疏证》的《前言》还参考了《潜研堂文集》和《十驾斋养新录》中的相关文献,设计出了“同位变转图表”,总结出了《声类》一书的精义所在。

  同时,郭先生还根据全书体例,辨正了不少错误。如《声类》有《形声俱远》一章,但今本此章的内容,名不符实。《疏证》逐条分析后认为:《声类》虽有此一目,实则缺而待补。后人刊刻时不明体例,遂于他章截取数条,凑成此章。仅此一例,便可见《疏证》大有功于《声类》。

  郭先生的工作还不止于此。《声类》主声不主韵,但是声音之道、训诂之理,却又不能与古韵无关。钱氏多论声而鲜论韵,似亦有不足。《疏证》既谈声转,又于每条之下,说明其字为古韵某部;合于韵转之理,亦给予说明。这样既补充了《声类》的不足,又把清人声转、韵转学说结合在了一起。可见,《疏证》是为《声类》而作,却又不限于《声类》。

  《声类》在音韵学史上有很高价值,却又很不易读。经过郭先生的疏证,《声类》的精义才能重新为人所理解;也只有通过《疏证》,《声类》才能为现代学者所利用。可以说,《声类》待《疏证》而后明。

[展开]




|公司简介|联系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沪)字001号

沪ICP证020698

版权所有: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  
2001--2021  ver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