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PACTL经营管理研究课题1.1课题背景和主要内容1.1.1背景1.1.2主要内容1.2课题研究方法和意义1.2.1研究方法1.2.2课题的重要意义第2章PACTL的公司治理研究2.1PACTL成立的背景2.1.1基地航货运站的竞争优势
第1章PACTL经营管理研究课题1.1课题背景和主要内容1.1.1背景1.1.2主要内容1.2课题研究方法和意义1.2.1研究方法1.2.2课题的重要意义第2章PACTL的公司治理研究2.1PACTL成立的背景2.1.1基地航货运站的竞争优势2.1.2上海航空货运业发展潜力巨大2.2PACTL的投融资模式2.2.1合作伙伴的选择2.2.2PACTL的股权分配2.2.3PACTL投融资模式的意义2.3PACTL的公司治理结构2.3.1治理结构设计所面临的问题2.3.2PACTL的公司治理结构设计2.3.3PACTL对代理人的激励和约束2.4PACTL中性和独立的公司定位2.4.1市场上的中性——淡化股东的痕迹2.4.2经营管理上的中性——去除母公司对经营管理的主导和干预2.4.3行政管理上的中性——淡化官僚的痕迹第3章PACTL的内部管理研究3.1服务型组织结构3.2职业经理人与企业文化3.2.1职业经理人的特点与能力3.2.2职业经理人对保持PACTL中性和独立的作用3.2.3非中性交换条件的代价3.2.4职业道德教育3.2.5融合中西的企业文化3.3薪酬设计与人力成本3.4规范化管理3.4.1对操作手册的理解3.4.2对规范化管理的理解3.5财务预算和绩效考核3.5.1保守的财务预算风格3.5.2对绩效考核的认识3.6成本和服务标准的控制3.6.1设备设施和办公成本的控制3.6.2质量指标的控制3.6.3控制比例和差错率3.7降价策略和应收款管理3.7.1PACTL的降价策略3.7.2PACTL的应收款管理3.8公司形象与品牌经营3.8.1主动适应客户和市场3.8.2低调的媒体宣传策略3.8.3品牌独立性3.8.4PACTL的对外关系与挑战第4章PACTL的卡车航班延伸服务4.1卡车航班是航空货运价值链中的一环4.1.1航空货运流程和中转类型4.1.2货物中转需求催生卡车航班4.2苏州(SZV)通过卡车航班实现空陆、陆空联程中转4.2.1苏州虚拟空港(SZV)4.2.2SZV空陆联程中转4.2.3SZV陆空联程中转4.2.4PACTL在SZV运作中的角色4.3PACTL开通卡车航班延伸服务4.3.1PACTL的固定卡车航班4.3.2PACTL的不定期卡车航班4.4卡车航班的运营模式4.4.1PACTL外包的卡车航班4.4.2航空公司外包的卡车航班4.4.3航空公司自营的卡车航班第5章货运设施的规划建设与流程再造5.1作业流程比较分析5.1.1一期货运站作业流程5.1.2西货运站作业流程5.1.3提前报关提升作业流程效率5.2功能分区改进提升5.2.1一期货运站功能布局5.2.2西货运站功能布局5.2.3西货运站出港货物流程5.2.4西货运站进港货物流程5.3工艺设备布置选型优化5.3.1条码、手持终端和直通集装货处理系统的引入5.3.2分解/组合作业区的布置优化5.3.3散货存储方案优化5.4模块化规划的灵活性5.4.1货运站的标准化模块5.4.2西货运站规划的灵活性5.4.3西货运区的模块化规划5.5PACTL功能流程再造的原因分析5.5.1航空货运量持续高速增长5.5.2运输形式和货物流向等呈现新特点5.5.3海关监管模式转变5.6PACTL功能流程再造与运营管理变革第6章西货运站与物流产业园6.1西区公共货运站的融资模式6.2西货运站的地位和作用6.3西货运区与物流产业园区6.3.1西货运区货运设施规划布局6.3.2西货运区与物流产业园区的监管模式6.3.3货运物流园区演进第7章机场冷链设施规划7.1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7.2备受关注的航空冷链物流7.3浦东国际机场冷链货站的规划及融资模式7.4机场冷链物流设施的发展策略第8章结语8.1现代国有控股企业的公司治理及人的重要作用8.1.1公司治理8.1.2职业董事长的重要作用8.1.3经营者的重要作用8.2运营管理与功能流程的升级再造8.3服务性企业的中性和独立及其精细化的内部管理8.4独创的效率优先的营销服务网络附录课题验收会专家发言记录专家一专家二专家三专家四专家五图表索引案例索引后记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