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书所收入的文字,一部分是旧文,一部分是新作,按照某种“同类”的感觉编排在一起。这个工作是由上海书店出版社的社长王为松先生,本书的责任编辑欧阳亮先生提出基本意见,随时和我商量,我不仅完全同意,而且对他们两位心怀感激。 取书名总是一件麻烦的事情。采用“人文桃花源”作书名,乃是因为书中有篇文章的题目大致如此。这么做,却并不是出于偷懒的考虑,我也还有其他的一些想法。 “桃花源”之所以宝贵,引人遐想,令人向往,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在生活的当下其实并不存在。“桃花源”是美好的描摹、理想,或者就是幻觉,都未可知。然而,正因为如此,俗世的人们就更不会停止对它的痴心追求与上下探索。 而我,尽管不怎么愿意,也不怎么习惯去相信任何虚幻的东西,却也无法抗拒“桃花源”的诱惑。我总以为,倘若今天还能够有“桃花源”的话,那么,它必定只能存身在“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中,至少它必须以此为价值的依归。 所以,我就为这本小书起了这样的一个名字。 我还要感谢最早发表这些文章的报刊和编辑,感谢为这本书设计了清雅封面的周夏萍女史,以及题写书名的多年的朋友L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