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首页 | 专题 | 连载 | 新闻 | 书评书摘 | 访谈 | E-book | 书城 | 论坛 | 组合查询
热点推荐

多丽丝·莱辛 钱文忠 村上春树 余秋雨 黎东方 米兰·昆德拉 丹·布朗 郭敬明 奥尔罕·帕慕克

约翰·勒卡雷:天生的间谍

2009-3-19 11:10:37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蔡宸亦 杜方舒

  约翰·勒卡雷无疑是间谍小说第一人。也许,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和《罪与罚》并未被归入犯罪推理小说一样,勒卡雷应当算是描写间谍题材的经典小说家才对。
  勒卡雷1963年以第三本著作《柏林谍影》一举成名,知名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盛赞:“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间谍小说!”从此奠定文坛大师地位。勒卡雷一生得奖无数,包括1965年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的爱伦坡奖,1964年的英国毛姆奖、James Tait Black 纪念奖,1988年的英国犯罪推理作家协会(CWA)终身成就奖(即钻石匕首奖,此外他还在1963与1977年两次获颁金匕首奖),以及意大利Malaparte Prize 等。2005年,CWA 更是将其最高荣誉“金匕首奖中之奖”授予勒卡雷。
  1990年,柏林墙拆除,盛行半个世纪的间谍小说似乎也将随之倒塌湮灭。然而勒卡雷的回应是:“间谍小说不因冷战而兴,也就不因冷战而废。”只要人心诡谲难测,事情就不会结束。他继而写出了《神秘朝圣者》(The Secret Pilgrim)这样的后冷战小说,清点留在欧陆间谍战场上的尸体。1983年的《女鼓手》背景改为了巴以热战,从《俄罗斯大厦》(The Russia House)到《巴拿马裁缝》(The Tailor of Panama),他似乎越写越起劲,视野格局上更加广阔。2000年的《永远的园丁》将笔伸向了跨国制药集团,揭露资本主义黑暗面。而成书于2003年底的《挚友》,则回归间谍题材,是一部相当厚重的长篇,气势磅礴,夹叙夹议,毫不留情地抨击了“9·11”前后那些所谓“维护世界和平”的战争。
  国内过去零零星星地出版过几部勒卡雷作品中译本,但受到的重视程度与他的国际地位无法相提并论。去年秋,世纪文景出版了他的成名作《柏林谍影》,作为大规模推出勒卡雷作品系列的前奏。今年初,勒卡雷的另一部名作《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新版中译本推出,紧接着的会是“史迈利三部曲”的后两部:《荣誉学生》和《史迈利的人马》。(文/顾湘)

  当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的大名如雷贯耳,而真名几乎被遗忘时,这多么像是个真正的间谍故事。大卫·约翰·摩尔·康威尔(David John Moore Conwell)生于1931年,被公认为“间谍小说第一人”。1963年,他以《冷战谍魂》(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一举成名,直至去年出版的最新作品《头号逃犯》(A Most Wanted Man),其间几乎从不间断地以每两年一本的速度推出新书,至今已用约翰·勒卡雷这个笔名出版了29部作品,其中21部小说,有11部被改编成电影。
  与另一位人尽皆知的间谍小说家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塑造的007詹姆斯·邦德相比,勒卡雷笔下的人物,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在创作前三本间谍小说时,勒卡雷(姑且就这么叫着吧)本人担任着英国军情五处、六处的全职情报人员,为时长达5年。有人甚至把《冷战谍魂》理解为勒卡雷的半自传小说——他曾被派驻到前西德从事秘密情报工作,其间差点变节投向前苏联一边,而小说主角艾利克·莱马斯(Alec Leamas)正是冷战风云下的一名双重间谍。
  1963年,《冷战谍魂》一炮而红,勒卡雷离开情报局,正式转行成为职业作家。也有人说,勒卡雷的情报生涯是被著名双面间谍金·费尔比(Kim Philby)终结掉的。费尔比是“剑桥五人帮”(Cambridge Five)成员之一,曾出卖过许多英国特务给克格勃,勒卡雷就是被出卖的一员。几年后,勒卡雷在小说《锅匠,裁缝,士兵,间谍》(Tinker,Tailor,Soldier,Spy)中,以情报员乔治·史迈利(George Smiley)最想捉拿的目标人物杰拉德为原型,仔细分析了费尔比的弱点及诈欺手段。而乔治·史迈利的外形则是勒卡雷根据牛津大学林肯学院院长维维安·格林(Vivian H.H.Green)塑造而成。
  勒卡雷独特的经历为其笔下的人物增添了“现实主义”色彩。与弗莱明那些浪漫化的异想天开相反,勒卡雷塑造的英雄不使用花哨的高科技设备,鲜有掺杂惊险元素,就连暴力场面也有限。而其擅长描写的西方谍报系统中的尔虞我诈,却处处渗透出现实世界的残忍和不可靠。勒卡雷的作品常常暗示谍报世界始终扑朔迷离——敌人所给予的信息也许是诱饵或者陷阱。
  同时,勒卡雷表明,就像没有好间谍坏间谍之分那样,冷战时的华约集团与北约仅仅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虽然处于不同的阵营,但追求却是同样的。勒卡雷的人物有血有肉,伴有深度的心理描写,他们做间谍是为了生存,而并非为了伟大的空想。不仅在内容上,勒卡雷的作品甚至从形式上就抱有明显的怀疑态度,在某些小说如《德国小镇》(A Small Town in Germany)中,几乎整个故事都是主角间的对话所构成。其间谍小说以深沉内敛的写作风格,确立了在20世纪类型小说中的文学地位。

下一页

http://www.ewen.cc

     我要发言   



|公司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沪)字001号

沪ICP证020698

版权所有: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  
2001--2008  ver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