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首页 | 专题 | 连载 | 新闻 | 书评书摘 | 访谈 | E-book | 书城 | 论坛 | 组合查询
热点推荐

郭敬明 黎东方 多丽丝·莱辛 余秋雨 钱文忠 米兰·昆德拉 丹·布朗 村上春树 奥尔罕·帕慕克

您的位置:易文首页>>图书频道>>评介

勒卡雷和他的间谍小说

2011-4-29 9:31:04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陈昊

    间谍小说在20世纪初萌芽,冷战时期蔚为大观,大小作者数不胜数,《三十九级台阶》,还有本·弗莱明大名鼎鼎的007系列小说都算是其中翘楚。在这个间谍小说的黄金时期中,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是适用的,民众爱死了007一边左拥右抱,一边拯救世界的惊险故事,连J.F.肯尼迪也手不释卷,大师如格雷厄姆·格林者,他以间谍为题材创作的“ 消遣小说”则乏人问津。但是从格雷厄姆·格林身上,我们可以发掘出间谍小说的另一条发展脉络——关注普通个人在冷酷的现实政治世界中的际遇变化,从康拉德的《间谍》(Secret Agent)开始。康拉德写了一个企图投机的小人物,在现实政治势力的操纵和逼迫下,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气氛之压抑阴冷让人刻骨难忘。而格雷厄姆·格林的《密使》,以及《文静的美国人》等作品,都是难得的优秀小说,但总感觉缺少一种间谍小说内在的精髓,而康拉德却做到了这一点,格林后来创作的《哈瓦那特派员》则是一部绝佳的成人童话。不管怎样,两位前辈大师已经给勒卡雷铺好了道路,间谍小说的舞台正等着它的主角——勒卡雷。

    勒卡雷原名大卫·康威尔,生于1931年10月19日,父亲理查·康威尔是一位诈骗高手,曾因诈骗罪被捕入狱,他是一名野心勃勃的骗子,甚至一度参选议员,母亲在勒卡雷年幼时即离家出走,而勒卡雷至成年时甚至未知自己生母的姓名,18岁到瑞士波恩大学攻读德语,之后进入牛津大学,后又任教于伊顿公学。1959年,勒卡雷开始进入外交及联邦事务部工作,曾经到波恩大使馆任职二等秘书,也曾担任汉堡领事,之后被M16吸收。勒卡雷在M16的工作是吸收来自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避难者,据说勒卡雷还负责经营过英国在奥地利的情报站。终结勒卡雷间谍生涯的是大名鼎鼎的金·菲尔比,他向KGB出卖了很多英国间谍,勒卡雷也是其中一位。

    格雷厄姆·格林有句话,童年是小说家的存款。从勒卡雷的早年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写作风格气质的一些源头。勒卡雷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就领教了各种诡计高招,对于幸福、诺言、理想、主义乃至一切看上去很美很热闹的东西,勒卡雷都学会了保持警惕,冷眼旁观,做一名“ 局外人”,勒卡雷作品中主人公大都具有这样的气质。而学院生活使勒卡雷看穿了上流社会的虚伪荒谬。英国情报机构不仅仅让勒卡雷体验到了错综复杂的间谍生涯,更让他看到了官方机器冷酷残忍,矛盾而分裂的内幕。

    据勒卡雷的自述,他是在波恩大使馆担任二秘期间开始萌发写作的念头,勒卡雷的读者们都知道,大使馆的秘书基本可以贴上“ 高级间谍”的标签,勒卡雷那时应该也还是在为英国情报部门服务。然而勒卡雷此时却感到“ 一种完全的疏离”,于是开始写作。勒卡雷在他的处女作《召唤死者》(珠海版译作《电话疑云》)中塑造的主角乔治·斯迈利,日后成了他笔下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文学人物。乔治·斯迈利在书中刚刚被他美丽的妻子安恩抛弃,这后来成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隐痛。斯迈利以传统的英伦绅士侦探形象登场,他的老派和正统气质让人想起切斯特顿笔下的布朗神父,这只是斯迈利形象的雏形,他身上还远没有之后百炼成钢的那种严峻和自制。

    勒卡雷的前两部作品口碑不错,但真正让他成为一名作家的是他的第三部作品——《柏林谍影》,这部作品使他一举成名,更重要的是丰厚的版税让他可以从情报部门中抽身而出,专心写作。《柏林谍影》讲述了一名优秀间谍利马斯惊心动魄的经历,和后期勒卡雷作品中的多线叙述不同,这部小说沿着利马斯的遭遇一路写来,紧凑流畅,对白简练而富含深意,最后又奇峰突转,让人看到了一个阴郁黑色的结局。总体说来,《柏林谍影》虽然让勒卡雷暴得大名,但其实仍然是用间谍题材包装出的优秀惊险小说。有趣的是,尽管《柏林谍影》让勒卡雷一举成名,但这部作品对于勒卡雷来说,并不是某个起点,而更像是一个终点,他借鉴传统惊险小说进行的创作就此完结,在这之后,勒卡雷脱出了传统的惊险小说门墙,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小说模式。

下一页

http://www.ewen.cc

     我要发言   



|公司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沪)字001号

沪ICP证020698

版权所有: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  
2001--2008  ver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