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首页 | 专题 | 连载 | 新闻 | 书评书摘 | 访谈 | E-book | 书城 | 组合查询
热点推荐

钱文忠 丹·布朗 郭敬明 多丽丝·莱辛 黎东方 村上春树 余秋雨 米兰·昆德拉 奥尔罕·帕慕克

您的位置:易文首页>>图书频道>>评介

音乐和黄昏的故事

2011-8-2 8:17:33 来源:上海壹周 作者:龚剑飞

    日本、作家、音乐、哀愁、非日本传统风格。如果我问,看见这些关键词后第一个想到的人是谁,绝大多数的答案应该是村上春树吧。不过这里我想讨论的是石黑一雄的作品。
    在没读过石黑一雄的作品之前,如果仅看到之前的那几个关键词,可能会觉得石黑一雄的风格与村上很接近,但事实并非如此。石黑一雄是一位以英语为母语的作家,小说的人物和内容非常国际化,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的格局都很大,完全不会拘泥于一种题材,塑造的人物也各具特色。与其他移民作家不同,石黑一雄绝少涉及与自身经历有关的内容,这也是一个比较罕见的现象。因此石黑一雄虽然是一位亚裔作家,却能够写出明显带有欧陆风情的小说来。
    村上春树却完全不是这样。他的作品中,主角都是那种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没有明确身份的边缘人,故事情节也是一种对于历史的架空。一位友人这样评价:“村上用了一种很偷懒的方式写作。叙事和内在的逻辑在他的控制之下自然而然地走着,你在看的时候会觉得他写起来太顺利,太按照自己的路子走,这种方式似乎不太用力,没有许多作家写作的阵痛感。反映到读者那里,相对应的,读起来也不觉得困难。”这是村上聪明的地方,也是他的弱点,即严肃性和厚重性的缺失。
    石黑一雄的作品对于我来说并不好读。他的小说情节不复杂,内核也仅是老实地叙述事情,既没有什么技巧也没有多少隐喻,但是阅读他作品的时候往往会觉得与自己的心境及文化对不上。这样的现象在《小夜曲》中尤其明显。伦敦、阿尔卑斯山、瑞士、萨克斯、大提琴这些意象,可能只有小资、小清新们较多关注,而那些近10年前的摇滚乐、爵士乐在中国又有多少人能够接触到呢?
    当然石黑一雄最聪明的地方在于——这本小说集纵然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联、有着很多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有很多自己个人对于艺术的见解和主张,但归根结底作者都没有在故事中表现出来。作者甚至没有具体地叙述过某种音乐,因此也更不会有那种音乐方面的赏析了。所以,读石黑一雄的这些短篇你并不觉得他很装、很做作或很刻意,而是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他希望通过音乐来引出故事的目的。
    因此,这些情节上截然不同的故事就有了彼此间的联系。最明显的就是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与音乐的联系以及人生的不得意。这种不得意的表现方式体现在故事里就是“混乱”。我没有弄清楚歌手复出就要离婚是什么混账逻辑,也看不懂为了帮朋友恢复夫妻间的和睦而在他家大肆破坏的用意,更绝的是为了出名而整容和之后的荒唐。整个小说集中的故事让人觉得既顺理成章又莫名其妙。
    可以说石黑一雄在这本书的开头就已经给读者注入了哀伤感。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就是小说的副标题:“音乐和黄昏的故事集”。音乐本身并不哀伤,但和“黄昏”联系在一起,哀伤的感觉就油然而生了。继而开篇的故事中就勾勒出了威尼斯午后的广场咖啡店、在河边旅馆窗下弹唱等场面,全书的基调已经定好了。之后小说中提及的那些爵士、蓝调、民谣、古典音乐只是对于这种气氛的渲染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石黑一雄本身是一个作家,我们姑且相信书的“译后记”中对于他与音乐关系的看法。但是就我所知,石黑一雄是个事业上比较顺利的作家,我就弄不清楚他是如何把音乐的惆怅、落寂写得如此惟妙惟肖。无论读书中的哪一个故事,我们都会感觉到那些人物人生的崎岖以及那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而对于这些心理的揣度、细节的刻画、气氛的渲染可谓是这本书中最闪光的地方。

http://www.ewen.cc

     我要发言   



|公司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沪)字001号

沪ICP证020698

版权所有: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  
2001--2008  ver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