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首页 | 专题 | 连载 | 新闻 | 书评书摘 | 访谈 | E-book | 书城 | 组合查询
热点推荐

多丽丝·莱辛 钱文忠 余秋雨 奥尔罕·帕慕克 郭敬明 黎东方 丹·布朗 米兰·昆德拉 村上春树

您的位置:易文首页>>图书频道>>评介

《首映日——世界优秀电影短片赏析》后记

2012-12-7 16:57:00 来源:易文网 作者:张晓欧

    《首映日——世界优秀电影短片赏析》交稿了,也算做完了一件事情。说起来,这项工作拖拖拉拉了好长时间,当然,前面花的精力主要还是在搜集遴选上。
    电影研究如今已成热门专业,这当然与世界电影工业的突飞猛进有关,于是,相关的书籍也就汗牛充栋,令人目不暇接,只是想从里面找寻到一本关于电影短片的著作来,比登天还难。这一热一冷,颇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当然,也就给了如我这般的愚钝者一个新的疆域。
    短片被列入奥斯卡评奖范围已经80年,获得“合法身份”的时间并不算短,这些年,一些短片还颇受影迷、网友、文艺青年追捧,但是为什么很难吸引研究者的目光?大概是片源过于零散,资料也极其匮乏的缘故吧。此外,某些短片的创作者过于强???调个性美学所带来的欣赏阻隔,甚至导致难辨良莠,也使得它一时难获青睐。
    毋庸讳言,在一个多元的传播时代,小狗大狗都有叫的权力,短片自然也有它的春天,当下国内炙手可热的微电影现象,便是短片艺术生命力的一个绽放。目前国际上重要的电影节与电影市场,对四十分钟以下的电影仍然使用“短片”这个朴素的叫法,至少“微电影”的概念还无法替代“短片”。而中国的微电影更多的还是通过互联网传播,并无在影院商业放映的案例,此外,其功能也更多的是做品牌推广、植入营销,即便是公益片也难得一见,这种脱离艺术与思想追求的“创作”能走多远还是未知数。微电影的定义尚有待明晰,作为一种样式,似乎还需要时间的检验。而短片也者,是与长片相对的一个划分方式,具有天然的稳定性。
    短片研究还是一片处女地,系统、深入的研究有赖于资料准备的充分与理论工具的明确,这些具体又具体的基础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万能的互联网时代,想找到几篇完整的、关于短片的中文影评还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挺让人懊丧的一个情形。
    这本小册子所论及的短片起于20世纪90年代,讫于2011年,包括了20年间的50部作品,基本上代表了这个阶段世界短片艺术的发展。对我个人而言,这只占了我所搜集和观看短片的约十分之一。同文学作品的“选本”一样,选择的标准当然与编选者好恶有关,但还是尽可能做到风格的多样化,地区、年代的均衡,目的也是避免偏颇。
    《首映日》的目标并非是一部世界短片史,它只是个人通过对一个时期各国短片的观摩记录下的一些思考与感受。不过,在影像面前,文字往往苍白无力,其中是否生动、准确,则有待读者检验了。
    这本书能够出版,要感谢姚扣根教授,感谢他的鼓励与点拨!同时感谢编辑计敏女士,感谢她的细心与耐心。本书写作中,一些外国电影研究资料令我获益颇多,体例关系,未能一一注明,一并致谢! 

http://www.ewen.cc

     我要发言   



|公司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沪)字001号

沪ICP证020698

版权所有: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  
2001--2008  ver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