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通常用来形容气候,形容肌肤的触觉,但很少被当作一种心理情绪来描绘——当你被内心深处的干燥吞噬,早已超越了孤寂,寒冷,绝望,似皑皑大雪覆盖住了生命本来的样貌……
在徐楚舒的小说《干燥》当中,就以此为底色,书写了两个毫无关联且相隔十年的案件,它们环环相扣,将所有人的命运都牵扯到了一起,引爆惊天谎言。
林野,气质清冷,长相俊美,拥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十三岁时参演了一部颇具争议的实验电影《干燥》,因剧中的角色完成了个人心性的转变,从剧中的“原型”身上获得了力量与自信。剧中的“原型”名叫小磊,是个黑帮成员,在云南边境一个叫“九谷”的地方。十几年前,在警校读大四的李佳翰意外参与了九谷的行动,并与小磊正面交锋,他错信了小磊导致全军覆没,伤亡惨重,自己身负重伤并被警校开除。故事从2021年开始,林野与李佳翰,两个毫无交集的人,因为共同寻找小磊,而有了千丝万缕的连接……
名家推荐 这是一本充满灵性的悬疑推理小说,节奏紧张刺激,案情扑朔迷离。湖面漂起的假释犯人尸体,食道里竟找到了十年前在伦敦失踪的女留学生的遗物。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案件却环环相扣。在作者笔下犯罪小说也可以有如此强烈的感情、如此极致的刺激及如此骇人的动机。“他说的每一句都是谎言,却又都是残酷的真实。”不到最后,你可能永远猜不到作曲家为何杀死自己的爱人。那宛若烟花一般璀璨的绽放,却是黑夜最后的想象。爱与牺牲,究竟是谁替谁活了下去,有罪的人又到底是谁。
——周浩晖
干燥,通常用来形容气候、形容肌肤的触觉,很少被当作一种心理情绪。主人公被内心深处的干燥吞噬,那份心情早已超越了孤寂、寒冷、绝望,似皑皑白雪覆盖住了生命本来的样貌。这是一本颇具哲思的悬疑推理小说,人如果找不到自己,往后余生皆为痛苦。文笔精炼、构思巧妙、场面宏大、气氛唯美,最后三章拍案叫绝的层层反转,完全出乎意料,作者带着读者一起见证了一场最黑暗、最唯美的谋杀。录音机的秘密,隐藏在电影里的线索,作曲家的天才诡计,狂热的爱与残忍,只为了创造出最佳的作品?
——紫金陈
精彩试读 人死前,活着的一切会像幻灯片一样从眼前闪过。
当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还在英国的艺术学校里读书。
伦敦雨后湿润的空气,混着口中涩涩的咖啡蔓延开来,夹杂着些许惬意。我们坐在学校一楼的餐厅里,颇具闲心地看着那些期末临近的学生,绷着脸健步如飞地穿行。影子落在围栏上,脑袋的地方圆滚滚地凸起,身体被折射拉长,好像五线谱上移动的音符。
我不是个能够适应校园生活的人,她也是。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们都保持着沉默,与同学的关系也较为冷淡。学校让我恐惧,艺术院校尤为如此。到处充斥着逃避现实的利己主义、矫情的怪物与自以为是的综合体。他们学习艺术的目的不是为了自由的表达,而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与众不同。
学校餐厅的工作人员会在下午五点关门前,在货架上摆放免费自取的司康与酸奶,我和她是这个时间段的常客。芒果混合榛子粒,蓝莓混合燕麦,正巧最后两杯,是我们喜欢的口味。我喜欢看她坐在我对面吃东西,她总是对甜品抱有热情,不管吃什么都动作自然舒展,极少见到她弄脏衣服。
我躺在餐厅的沙发上,细细地咀嚼着坚硬的榛子粒,思考着未完成的毕业作品。
到底要不要接受导师的建议加入低音单簧管呢?
脑海里断断续续地播放着加入低音单簧管后的可能效果,我在心中反复调试。
创作的开始总是无比美好,激情化作火光,在键盘上肆意挥洒,精力充沛,连觉都舍不得睡。然而,只凭灵感维系的火光很快就会燃烧殆尽。卡顿、停滞、枯竭,翻来覆去地修改,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
前一秒,精神富足得像个国王,后一秒,沦为乞丐。
完美主义者的悲哀,始终无法放过自己。
“林野,你这么纠结是做不好艺术的。”
低音单簧管的声音渐渐淡去,我用意念启动了“白色作曲”法。
“艺术本来就是展示自我意识的过程,独特且无可替代。你反复想着别人怎么看待你的作品,背离了创作的初衷,只会让自己痛苦。”
她一直是个有主见有个性的女生,唯独缺乏体恤他人情绪的能力。她不知道这首谱子是我写给她的,整首音乐里面只有三个和弦,和弦的级数是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间。这是我表达浪漫的方式,也是我对她的纪念。临近毕业,毫无由来的伤感淤积在心底堵成一面墙壁,而她却像一缕烟雾,远远的抓不住,靠近了就散了。
我没办法不去想那些细节之处的残缺,纵然可以使用一些花哨的手段骗过观众,但终究无法违背内心对创作的忠诚。我曾跟她形容过这种感觉,就好像进入平淡期的情侣,在伴侣以外的人脸上偷偷落下的吻。
而这个偷来的“吻”,不堪之处只有自己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