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首页
|
专题
|
连载
|
新闻
|
书评书摘
|
访谈
|
E-book
|
书城
|
组合查询
图书:
书 名
出版社
作 者
丛书名
作家:
按字母
→A-C
→D-G
→H-K
→L-M
→N-V
→W-Z
按地区
→中国
→外国
文章:
标 题
作 者
日 期
关键字
热点推荐
米兰·昆德拉
黎东方
余秋雨
村上春树
奥尔罕·帕慕克
丹·布朗
多丽丝·莱辛
钱文忠
郭敬明
《
人的境况
》
著(绘)者:
[美]汉娜·阿伦特
编译者:
王寅丽 译
丛书名: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出版日期:
2009-01-01
ISBN:
9787208083035D.1503
版次:
01版01次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
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自然观研究
·
生命的欲望——关于这个世界的思考
·
知识之路——可靠主义的视野
·
中西哲学论衡(第二辑)
·
论自愿为奴
更多>>
·
国家的选择——国际制度、国内政治与国家自主性
·
中国在赶考——桂兴华朗诵诗
·
去往第九王国
·
知青回眸引龙河
·
中国艺术史
本书要探讨的主题是“想想我们正在做什么”。全书以“劳动”、“工作”及“行动”作为拥有生命的世人的三种基本条件,并对三者分别加以论述。作者高度重视舆论和公共交谈,认为它们提供了公共活动的空间,更强调政治行动、道德判断和人的自由的重要性。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年10月14日—1975年12月4日),原籍德国,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她在1933年纳粹上台后流亡巴黎,1941年到了美国。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后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其主要著作有:《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条件》、《精神生活》、《康德政治哲学讲义》等。
相关产品:
·
反抗“平庸之恶”——《责任与判断》中文修订版
·
人的境况
·
责任与判断
·
康德政治哲学讲稿
·
共和的危机
·
人的条件
导言
前言
第一章 人的境况
第二章 公共和私人领域
第三章 劳动
第四章 工作
第五章 行动
第六章 积极生活与现代
致谢
索引
译后记
·
在中国,我们为什么要读阿伦特?
(
2014-05-14
)
·
对人的意义的追寻
(
2014-02-13
)
·
阿伦特的理解和爱
(
2014-02-12
)
·
复旦大学洪涛、华东师大王寅丽对谈———当下中国语境中的阿伦特
(
2014-02-21
)
|
公司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沪)字001号
沪ICP证020698
版权所有: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
2001--2008 ver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