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甚至相信(或者让自己相信),我们的人生似乎仅仅经过了时间的过滤,相信每一件事情实际上是在同时发生,相信我回到了布雷德利海滩,他高高地站在我身后,正如此刻他在我面前几乎已经死了。
在他生病、将死的时候,我一直在写。不管在我书中还是在我生活中,至少在梦中,我都永远作为他的儿子而生,并且始终具有这种意识,正如他将作为父亲而永生,不仅是我的父亲,而且是那个无论我做什么,都会坐在那里下判决的父亲。
什么事你都不准忘。
——菲利普·罗斯
善于以长篇小说编织人性史诗(《美国牧歌》、《人性的污点》、《垂死的肉身》等)的美国当代文学泰斗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在1991年意外地出版了一部纪实作品——《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视线凝聚的焦点,不再是广阔的社会、宏大的命题,而是罗斯刚刚去世的父亲、一个平凡、卑微的犹太老头。
临终前的日子,他的一生像一条浸透了琐碎往事的河,在他和他的作家锤子眼前,半明半灭地流过。父与子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既亲密又陌生,既血肉相连又渐行渐远。当亲人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所有的思索与拷问,所有的惶恐与悲伤,都逼得人透不过气来——哪怕这个人,是以冷竣著称的菲利普·罗斯。
作家罗斯和锤子罗斯在《遗产》的字里行间不停地互换,激情与理性时而鏖战、时而讲和,努力还生活的真相。生活的真相,足以让任何文字都相形见绌,也足以征服全美国最苛刻的书评人。1992年,《遗产》问鼎"全美书评人大奖",成为非虚构类作品的当代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