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带来的变化可谓多矣:在教学观念、备课程序、教学方法和手段、专业结构、 活方式等方面,较之从前都有很大不同。
在教学观念上,“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等理念深入脑海,取代了从前的“抓两头、带中间”,现在常常为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而汗颜, 从前只要多关心优秀生,多辅导后进生,中间 部分同学一学期甚至说不上几句话,也觉得是理所当然。另外,自己作为教师的角色也转变了,从前以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做课堂的主角为荣,现在要求自己更多以“主持人”“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并启发他们多说,多提出问题。如果从前课堂上有学生为某一观点争论起来,我会感到紧张并很快制 ,将他们的认识统一到标准答案。而现在,课堂的争论和冲突成了我的期待,成为我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发展批判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契机。
在备课程序上,过去是先将教材看一遍,依 教材内容列出一个大纲之后,再看教参。根据自己对教材认识的顺序和教参的建议安排教学步骤,写出教案,常常将知识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放在第一位。现在仍然要先看教材,但更关注课程标准,在备课时根 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取舍、添补,并确立一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较之从前,目标显得更为具体,除了重视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立和实施也非常慎重。在思考教学步骤时,新课的引入至关重要,常常挖空心思去寻找学生自身的经验与要学习的内容之间的差距,或者联系,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或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顺序和内容可能 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会考虑三维目标的实现。在看教参之前,我会自己先写出一个大致的方案来,以免教参的建议束缚了思维。现在,我一般将教参的建议作 自己设计的补充,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以前更多地注重教法而忽略了学法,所用 教法基本上是讲授法、谈话法等,采用的教具以大挂图为主。现在的教法多样化,讨论、表演、辩论等活动引入了课堂,阅读等传统的方法也不摈弃,更多地引导同学们在课堂上掌握一种学习方法。同时,信息技术、网络等教学手段也经常采用,给予学生跨越时空的信息量和对事物更多的感性认识。
在自身的专业结构上,我的变化更大。作为一个地理系毕业、教了近十年地理的学科老师,接触到历史与社会这门综合学科后,首先改变的就是自己的专业结构。通过三年多的学习,我的历史、哲学、经济学、法律、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增加了,尤其是历史知识更加丰富了。这不 让我在教学中如鱼得水,甚至影响了我的世界观,让我觉得生活更丰富多彩、视野更开阔、看问题更深入、生命更有意义。
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学习成了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学习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在形势逼迫下,学习的效率比以前更高。当然在学习中,不断更新的感受带给自己的愉快也是无与伦比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