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教材教参 | 教学资源 | 教材研究 | 学生园地 | 专题活动 | 教师工作室 | 论 坛
 你的位置>> 易文首页 >> 教育频道 >>《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上册>> 课堂实录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第四课 第一部分 社会的细胞

    文/      来源:易文网


建议讨论的问题:〈br〉     1.教学活动中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积极性?〈br〉     2.怎样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与家庭的相互作用关系?〈br〉     3.在教学活动中怎样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成果相结合?〈br〉 〈br〉     案例描述〈br〉     社会的细胞〈br〉 〈br〉     课前准备〈br〉     社会是由人的群体组成的,而人们活动的最基本范围是家庭,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在学生们看来,家庭是一个熟悉的东西,不会产生出什么新鲜感和寓义很深的道理来。所以,延伸、拓展学习家庭生活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体验、感悟、升化,进而认识社会,体验人生价值是这节课的根本目的。〈br〉 〈br〉     离下课只剩5分钟了,我故意停顿一下,立刻有学生会意地问:“老师,是不是又有任务了?”“没什么,不知你们对自己家的亲属称呼能否一一说出?”我故意轻描淡写地说。〈br〉 〈br〉     顽皮的何进胜同学摇头晃脑地说:“那谁不知道呢?爸爸、妈妈”〈br〉 〈br〉     我笑着等他说完,便引入正题“这当然谁都知道,可是你爷爷的爷爷该怎样称呼呢?好几代亲戚关系形成的网又该怎么分类呢?过去家庭与现在家庭有什么不同?家庭的演变过程,每个成员在家中的地位、作用有哪些不同?”〈br〉 〈br〉     “老师,家还有这么多问题呀!”〈br〉 〈br〉    “还有哪!”我用小黑板挂出已经准备好的问题。〈br〉 〈br〉     性急的于伟说;“老师快分配任务吧”。〈br〉 〈br〉     “那我们还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请组长与组员商量准备着重调查哪些内容?”台下一片唧唧喳喳声。组长代表自己的同学选好调查专题。课后我又给小组长开了个会,强调注意事项,提示活动的思路及解决的方法。〈br〉 〈br〉     了解称谓〈br〉 〈br〉     星期一上课了,我首先打开大屏幕,屏幕上出现用云团图案描绘的写着“幸福家庭”的两扇门。随着优美的旋律,门向两边打,从门内陆续飞出第一张画面:父母送孩子上学;第二张画面:父母指导孩子学习;第三张画面:父母与孩子娱乐;第四张画面:父母照顾病中的孩子;第五张画面:父母与孩子参加爱心活动;第六张画面:父母与孩子一起交谈。最后六个画面并列出现在屏幕上。〈br〉 〈br〉     我问:“在这些画面中,你家经常出现的画面是哪一些?”〈br〉 〈br     学生纷纷回答,兴趣盎然。〈br〉 〈br〉    “那么谁来说说你都有哪些亲属?”〈br〉 〈br〉     屏幕上出现我、父、母三字组成的圆型花心,学生每说一个亲属,就有一片花叶飞附到花心边,然后填上亲属称谓。由于每一片花的颜色都不同,学生从颜色上辨出自己的成果。〈br〉 〈br〉     这时,学生问道;“我有两个姨,之间称姐妹,两个姨夫之间称什么?”〈br〉 〈br〉     一个快嘴学生抢着回答:“叫兄弟呗”。〈br〉 〈br〉     立时,有同学举手反对:“不对,爸爸和叔叔之间是兄弟,妈妈和婶婶之间叫妯娌---”〈br〉 〈br〉     另一位同学马上接话:“那么,姨夫之间也叫妯娌吧。”〈br〉 〈br〉     “姨夫是男的,怎么会带女字?”〈br〉 〈br〉     全班大!〈br〉 〈br〉     我赶紧启发:“有没有同学查到这方面的资料?”〈br〉 〈br〉     “有,叫连襟。”〈br〉 〈br〉     “第三组同学,你们是负责调查这个问题的,请派出今天的主讲人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吧。”       个性内向的关宇同学上台发言已是第二次了,她已经不再像第一次那样羞怯。她把属按辈分画成纵轴,并在纵轴上把同辈人以四个横线穿过,使四代人的直系、旁系一目了然。她从轴中心点的“我” 开始,一一点出与周边人的关系及对他们的称呼。〈br〉 〈br〉     原来是这样!台下的学生听得认真极了。抓住时机,我又布置了一任务:“把血缘、辈份制成一种表格、图或其他什么都行。”〈br〉 〈br〉     成绩虽不理想,但擅长画画的王丹同学画两根型新颖别致的藤,表示出父与母两家人,并以两根枝藤的交织,结出一个花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太漂亮了!同学们一阵掌声。〈br〉 〈br〉     这时,我再次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说说你的血缘基点在哪里?你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呢?”   第六组组长张悦同学说:“老师,这是我们组的任务。现在由我们介绍吧。”这个小组把进行访谈的内容与自己的解说组合成一录音播放。张悦进一步说:“时代进步了。家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家庭不同于以往,是以感情为纽带的。”〈br〉 〈br〉     第四组组长金洲同学站起来,很自信地问大家:“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谁能从家庭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吗?”〈br〉 〈br〉     同学们又是一阵议论,有人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br〉 〈br〉     第四组成员马上反问:“ 为什么叫做社会的细胞?”等了会儿,组长向大家宣布:“这个问题由我们的梁勇同学介绍。”〈br〉 〈br〉     梁勇是一个思维严谨的学生,他从容地走上讲台,以本班同学的家庭情况为事实依据,解说了家庭的各种功能,阵阵掌声他送下讲台。〈br〉 〈br〉     最后,我要求学生以家庭、社会与人生之间为题,编写自己的名句。
下一页

http://www.ewen.cc【2005-10-11 16:49:57  阅25469次】        
我要发言       

相关信息:

 




沪B2-20040083-1|公司简介|联系方式|
(如您发现本网站有违法和不良信息请致电53204934举报)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沪)字001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沪批字第Y479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54号
沪公网备

沪ICP证020698

版权所有: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  
2001--2021  ver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