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教材教参 | 教学资源 | 教材研究 | 学生园地 | 专题活动 | 教师工作室 | 论 坛
 你的位置>> 易文首页 >> 教育频道 >>《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上册>> 课堂实录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第九课 第一部分 透视社区

    文/      来源:易文网

“透视社区”点评〈br〉 〈br〉     “透视社区”一课,社区的重要构成要素是本课难点,如果一味地讲述,学生不会真正理解。为此,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通过大胆想象,相互交流,各抒己见,使难点化易,寻求解决问题方法,培养创新意识。〈br〉 〈br〉     建议讨论的问题〈br〉 〈br〉     1、怎样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较好的情感体验?〈br〉     2、怎样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图片、了解社区及社区生活?〈br〉     3、怎样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社区的重要构成要素?〈br〉 〈br〉     案例描述:社区的重要构成要素〈br〉 〈br〉     今天这堂课是第四单元第一节课,本单元难度大,本课内容多、且抽象,如果穿新鞋走老路,势必会适得其反。经过思考我决定,在一年五班把难题抛出,大家互相探究,再阐述观点,不知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时下正是明媚的秋天,一个金色的季节。〈br〉 〈br〉    “社区,作为一个社会实体,构成的要素有哪此些?”课刚进行不长时间,我心平气和地抛出这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br〉 〈br〉     不一会儿,全班同学纷纷举起了小手,争着抢着回答。“一定空间区域”还有“一套管理机构,一套生活服务设施”程承自信地回答,骄傲的坐下。可她漏说了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我慢条斯理地重复一遍,引起了其他同学的注意。李懋然有点耐不住性子,腾地站起来说:“她回答少了,还有各种社会关系及社会群体是社区的构成要素。”〈br〉 〈br〉     “那么,哪一方面是社区的重要构成要素呢?”我有点害怕学生越说越跑题,迫不急待的又一次发问。〈br〉 〈br〉     “李懋然说的那条就是。”张昆言简意赅,平静地回答。大部分同学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了这个答案。〈br〉 〈br〉     “大家能否进一步说明或举出例子分析。”学生们兴趣来了,而且有几个同学开始互相嘀咕了。〈br〉 〈br〉     吴丹平时沉默寡言,喜欢听别人争论,这时,她像个学者似的,慢吞吞地说:“任何一个社区能够形成,就必须有人存在,这些人不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个人,而是要从事共同的社会生活,彼此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人群。”〈br〉 〈br〉     吴丹这么深入浅出的分析,还有很多学生不解,看来不举些例子是不可以的。〈br〉 〈br〉     这时,吴奕曼举手回答,她很善解人意,喜欢咬文嚼字,说话很有技巧。“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如在一起上学听课的时候,我们与社区内的小伙伴结成互助学习关系,构成学生群体;在购物的过程中,我们与售货员结成商品买卖关系,并与众多的消费者构成消费群体。”〈br〉 〈br〉     我很爱踢球,在社区足球比赛中,我们与同龄人结成合作与竞争关系,构成社区内生龙活虎的“锻炼一族”。李宏伟生怕别人抢去似的,说话也连珠炮。〈br〉 〈br〉     全班同学都笑了,我也笑了,但不知笑什么,是他的话速度快,还是表情逗人,原本平静的心湖掀起了千层浪,同学们兴致勃勃。〈br〉 〈br〉     这时,出乎意料的一个问题被“大眼镜” 曹明珠提出,她能言善辩,喜欢刨根问底,一双大大的眼睛好像也会说话似的。“我想问问大家,人能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呢?”〈br〉 〈br〉     耿蕾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可能脱离”,她口齿伶俐,充满自信。〈br〉 〈br〉     这时,我立即抓住这个话题,把思路双拉回来,给大家做了进一步解释。“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我们与社区中的其他人建立了密切的人际关系,共同参与,互通有无,交流感情,一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所在的生活区域有一种认同,喜爱和依恋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将社区成员凝为一体的粘合剂和纽带,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是社区的重要构成要素。〈br〉 〈br〉     案例反馈〈br〉 〈br〉     “透视社区”一课的难点,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也能知道,但达不到真正理解、掌。我积极适应课改要求,挑战自我,更新观念,实行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始终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br〉 〈br〉     本课也留下一些缺憾,有些同学探究不深,不科学性,上课发言机会少,有的同学交流不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扬长避短,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http://www.ewen.cc【2005-11-8 15:20:04  阅18006次】        
我要发言       

相关信息:

 




沪B2-20040083-1|公司简介|联系方式|
(如您发现本网站有违法和不良信息请致电53204934举报)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沪)字001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沪批字第Y479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54号
沪公网备

沪ICP证020698

版权所有: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  
2001--2021  ver 3.00